磨砺风霜战深山,千辛万苦只等闲。
峰高路险何所惧,披荆斩棘勇登攀。
栉风沐雨探宝藏,精益求精勤钻研。
燕赵遗风今何在,看我地质好儿男!
——题记
2018年,我队承担了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专项资金项目——河北省张承地区干热岩资源远景调查评价项目,该项目于当年完成野外调查,次年年初由省厅专家评审通过,并于近日向省地质资料馆汇交项目报告。项目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我队地质科多名青年地质人的辛勤付出与默默奉献。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记录下该项目二三事,以作纪念。
从“跟班”到领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省地热资源丰富,中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深层干热岩资源仅在平原区进行过一些勘查、评价工作,山区干热岩资源评价工作更是尚属空白;现阶段国内外在区域尺度干热岩资源有利勘查开发区、地区尺度干热岩资源勘查目标靶区选区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对适合张承地区的干热岩勘查开发选区的重要影响价值的因子缺乏研究。因此,开展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干热岩资源远景调查评价工作,既十分必要,也十分困难。干热岩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在资源能源勘察行业中,本就是新鲜事物,更何况该项目是全省首次山区干热岩资源评价工作,可借鉴的经验极其有限。
上天总是眷顾努力的人。项目刚开始,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本项目承德地区的地热地质调查工作,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环所”)承担的“京津石地热资源调查项目”部分工作区重叠。经过沟通,本着平等互利、高效共赢的原则,重叠区域工作,由双方合作完成。
能有机会与国内业界标杆单位合作,大家都激动极了。一来,在合作中可以学习借鉴国内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作业经验,刚好补齐了我们的短板;二来,本次合作也是展示单位形象的一次绝好机会,若能获得水环所认可,对于提升单位形象和扩大单位行业影响力,大有裨益。
“不蒸馒头争口气,咱们二队人就得干出个样儿来!”大家互相勉励着。一方面,利用合作机会,边干边跟水环所同仁们学习。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家带着问题干,带着目标学,进步飞快;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时间坚持自学,大家分工协作,收集了大量相关报告、文献及行业规范等资料,汇总至一起共同学习。
白天完成野外工作回到驻地后,没有人打牌、玩手机,大家自发的埋头学习:看报告,查规范,饭桌上看,床铺上看,甚至连上厕所时也要看……苦心人天不负,随着大家技术水平的飞速进步,在与水环所的合作过程中,逐渐从跟班变成主力,后来甚至变成了领队。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莅临现场指导工作时,对我队前期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认可。合作结束后,水环所的同行们也表示,煤田二队的年轻人积极向上、要强好学的精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千辛万苦不改初衷
茅荆坝重点工作区属于山区地貌,地形异常复杂,山高路陡,植被茂密。入夏后,项目组来到这里,进行测量放样和剖面测量工作。放样点儿基本上都在山顶或半山腰,放样难度很大。
夏季天气多变,天气预报每晚都看,可还是常常遇到让人措手不及的情况。这天,出门时本来是烈日高照,些许微风,大家在车上还开玩笑说:老天爷今儿还挺给面子,给咱们配上了天然电风扇。可谁知高兴了没多久,上午十点左右,一片乌云席卷而来,瓢泼大雨倾刻而至。夏季多雷雨,山上植被茂密有雷击风险,为了安全大家急忙脱下上衣包在仪器设备上,雨势太大,大家扔掉上山带的食物,用装食物的塑料袋又包上一层,这才冒着大雨跑回车里。面对恶劣天气,其实大家本可以收工回驻地了。但是为了赶工期,大家决定在车里等待雨停后,继续上山放样。天公不作美,龙王爷今天似乎格外卖力,大雨一直下到下午两点,才慢慢停了。山上泥水淤积,有的地方甚至没过了脚脖子。大家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上了山。从山上下来后,大家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满是斑驳的汗迹,而腿上脚上更不必说,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泥腿子”。
围场县山湾子乡地处河北与内蒙交界,这里海拔较高、人烟稀少,即使是盛夏的清晨,还是可以呼出一丝丝白雾。
E级控制点静态测量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因为控制点相隔很远,又在山区,有时候直线距离仅十公里的两个控制点之间,开车要绕三五十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山高路远,为了确保工作时间,每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大家就带着一天的物资和测量仪器披星戴月地出发了。可即便出发的这样早,把仪器放到各个控制点开始同步采集数据,也要到将近中午了。为了提高接收卫星信号的质量,控制点都布设在海拔较高、空旷无人的草原地区。中午烈日高照,就算穿着长袖长裤,身上也会晒的发烫、发疼。因为静态数据采集需要时间上的连续性,大家一蹲就是一天,周围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大家只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暴躁的阳光作战……为了赶工期,大家相约多做几个时段的数据采集工作。直到半夜11点多,当夜幕下的地平线上终于亮起了那忽明忽暗的车灯,大家不由的用手机仅剩的电量,打开手电,像个孩子一样挥动着胳膊。
无愧使命有愧亲人铁骨柔情铸就地勘精神
有人说,地质队员常年扎根深山,亲情冷淡、不近人情。其实这话大错特错,常年外出的地质队员,因为觉得亏欠家人,反而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和机会,更加珍视这平淡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为人父母,他们也会惦记自己的孩子。项目驻地里,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刚刚下山还来不及洗漱的几个大男人,迫不及待的掏出没有丝毫信号的手机捧在手上,脸上的表情时而恍惚、时而傻笑,手机屏幕里是吃得满身满脸饭粒儿、啃着胖胖脚丫的可爱宝贝……
为人子女,他们也会挂念自己的长辈。记得刚到项目上不长时间,魏亚峰就收到了姥姥生病住院的消息。亚峰跟着姥姥长大,和姥姥感情最深,离家太远工期太紧,他只能打电话回去。刚接通电话,这位七尺男儿就哽咽了,支支吾吾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姥姥却安慰他“孩子,姥姥没事儿,年纪大了,断不了身子不利索,你不要惦记我,在野外好好工作,好好吃饭,注意身体。”挂断电话的他,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脑海里浮现着小时候姥姥怕蚊子叮咬他,一直给他摇着蒲扇时的慈爱模样……
是的,他们也有家,也有父母,也有爱人,也有子女。他们也想帮两鬓斑白的父母捶捶背揉揉肩,陪伴他们欣赏人生的夕阳;也想帮日夜操劳的妻子分担家务,携手共度人生的细水流长;也想为睡梦中的儿女掖掖被角,讲讲故事,见证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从拿起地质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他们的生命中将激荡着山岩铿锵的回响;从手握罗盘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人生的方向将交由它来导航;从拿上放大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矿石的纹理将是他们一生诵读的华章。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写到这里,眼前全都是他们那一张张自信又朴实的笑脸:赵超、路魏魏、魏亚峰、左智阁……作为他们的同事,我为他们的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而深深感染着;为他们的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而深深感动着,更为他们的敬业奉献、自强不息而深深骄傲着。他们如一斑之于全豹、一叶之于深秋、滴水之于沧海,像一张张剪影,凝练了我们煤田二队地质青年们无怨无悔的奋斗姿态。他们以梦想为笔,热血为墨,书写着自己的波澜壮阔的地质人生,让青春在大山深处飞扬!(作者:时闪闪)